村小美育不止于书本

来源:朱志锋   时间:21-01-26  热度:940

近年来,美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点之一,其重要性不断凸显。学校美育工作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还具有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功能。当前,已有不少学校在探索美育落地和深化的路径,但总体上看,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而乡村学校的美育更是薄弱中的薄弱。

其实,乡村美育有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美,乡村学校应充分突出自身优势,就地取材、扎根民间,实施“更接地气”的美育。

立足乡土底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广阔乡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地域资源,大量鲜活的美育资源就蕴含其中。这些资源都可以引入学校文化建设,为学校美育所用,以缩小城乡之间的美育发展差距。同安乡中心小学校域内的洞山,是中国佛教曹洞宗祖庭,在其发展过程中孕育了许多诗文楹联、成语典故、传说故事,是珍贵的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将优秀的“洞山传说”文化融入美育教学当中,通过举行全校“洞山传说”讲故事比赛、表演情景剧、参观“非遗集市”上形态各异的“禅意根雕”等方式,深化了师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教育,从而更好地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依托民间艺术,丰富美育实践载体。民间艺术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瑰宝,乡村学校可以在兼顾教师专业特长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挖掘本土民间艺术的美育价值,如戏曲、剪纸等,寻找适合自身美育教学的实践项目,实现艺术传承、以美载德的目标。学校所在的同安乡灯彩历史悠久,既是传统手工艺,又具有较强的审美功能。依托本地扎灯彩艺人这一有力资源,学校将灯彩这一民间技艺引入美术教学,开设美术校本特色课程“同安灯彩”,并在传承灯彩技艺基础上创新学校“竹文化”建设,让师生共同参与,体会民间艺术魅力。

挖掘校本特色,凸显学校美育功能。乡村学校美育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现有的学科教材,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基础上,要多渠道加快校本教材的研发,逐步形成校本美育课程,有助于充分展示学校美育功能。例如,我校教师在开发校本美育课程时,发现学校原有的茶园为开设“茶艺”课程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学校于2018年正式开设了茶文化校本课程,成立了茶艺工作坊。通过课堂教学及组织相关茶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种茶、采茶、制茶、品饮等茶艺茶俗。茶文化不仅成为了学校美育的特色,也打开了学生亲近乡土的一扇窗。

引入社会资源,提升乡村美育水平。师资问题是制约乡村美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乡村学校可以主动邀请专家学者、美育志愿者、公益组织走进乡村,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精准的支教、帮扶,促进城乡美育均衡发展,提高乡村美育水平。近年来,学校与社会组织联合建立美育实践基地,依托基地专家开设了吟诵、茶艺、甲骨文、陶艺、水墨画等与美育相关的公益课堂。这些课堂的开设,延伸了学校美育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正如罗丹所说:“美到处都是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乡村学校美育的功能之一,就是赋予乡村孩子发现乡土之美的眼睛。乡村学校要让乡村美育成为每一所乡村学校的必做之事,让每一名乡村学生都能在美育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让美育不再是选修课和兴趣特长,而是成为人人能享有的成长的生命底色。当乡村学生能接受到更公平、更优质的艺术教育,就会在心中种下充满希望的美育种子,并在其成长过程中源源不断输出美、传递美。

(作者:朱志锋,系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同安乡中心小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27日第3版 版名:校长周刊


华夏文化促进会素质教育委员会 © 2019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金隅大成时代写字楼1904室
电话:18611781208,1861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