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童年记忆里没有“拆”呢?
拿到一样东西,几乎是下意识的,就想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怎么运行的;不仅因好奇而拆解,还孜孜不倦地探究它的构造、原理;拆完了还能装起来,装好后还能用,甚至还像设计师那样创造出新产品……这就是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星光科技项目“拆客空间”里小拆客们童年的模样。
“拆客”与儿童设计思维
喜欢“拆”是儿童天性,实际上背后是儿童设计思维的萌动。
所谓设计思维,即像设计师一样思考问题,通过了解设计师所用的构思方法与过程,观察、思考、理解设计师看待问题的角度,学习产生创意的过程,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它的核心是以现代技术为工具,创新性地设计人们的生活,实现人、物、境之间的协调,满足人的需要。
设计思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儿童时期应充分创设条件,发展儿童设计思维。“拆客”的两大核心环节是溯源与明晰、拆解与重构。溯源与明晰就是以追本溯源的方法,对实物面貌抽丝剥茧,回溯其本源与本质的历程,实现对事物的认识和对问题的定义。拆解与重构则是通过“拆解—创造”这一环节,获得最核心的创造力。这与设计思维所强调的“理解、构思”“原型、测试”等要素不谋而合。
中央路小学自2018年起,在东南大学周建中教授、叶兆宁教授及南京市教研室杨健老师、王少峰老师等专家的启发引领下,开始了“促进儿童设计思维生长的拆客空间”项目研究与实践,旨在让儿童“用儿童的方式,创意设计人们的生活”,同时在“拆客”实践活动中,让儿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综合素养获得提升。
开展“拆客空间”项目化学习
融入儿童设计思维的“拆客空间”项目化学习具体如何开展?我们不妨用“战疫不倒翁”这样一个案例来说明。
2020年3月20日,许多人的朋友圈都被“立鸡蛋”的游戏刷屏了。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春分立蛋,这是个古老的习俗。民间认为春分这天,鸡蛋的重力会随着地球引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鸡蛋会更容易立起来。事实上,后来人们发现鸡蛋竖立起来与春分这个时节并无关联,鸡蛋能否立起来,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科学水平和探究精神。
学校结合这件事,用“拆客空间”的模式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具体分为7个环节。
共情: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访谈、观察、需求评估等,产生迷思和问题,激发动机。“全民立鸡蛋”这一现象引发了大家对重力的关注,学生们在尝试竖立鸡蛋的过程中,又想到了生活中最常见的屹立不倒的物品“不倒翁”,进而联想到勇敢战“疫”的医护人员,他们多像这坚韧顽强的不倒翁呀!何不用它来表达对身边战“疫”英雄的敬佩之意?于是“战疫不倒翁”的设计之旅拉开了序幕。
溯源:此环节通过学生单独提问、头脑风暴、不断追问等,对问题追根溯源。关于不倒翁,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围绕“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在哪里”这一问题,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持续追问,直至追根溯源——不倒翁不倒是因为上轻下重,将重心稳定在不倒翁的下部。
拆解:此环节主要是理解问题或过程,形成自己的观点。为了制作自己的不倒翁,学生们收集信息,拆解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查阅文献,进行观察,与家长们辨析,与专家讨论,解析不倒翁的构成原理,以及需要哪些制作材料和工具……
明晰:经过一轮头脑风暴到单独分析再到头脑风暴的循环研究,学生们集思广益,探寻多种想法,对不倒翁是什么样子有了自己的理解,更对“重心”有了深刻的理解,对于如何利用“重心”这一概念、制作什么样的不倒翁有了清晰的认识。此时他们已形成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从无序走向有序。
重构:学生开始创建首个模型。他们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不倒翁的制作,鸡蛋壳、硬纸板、生活中的塑料玩具、瓶盖、易拉罐、折纸、剪纸,居家不能外出的日子,学生用身边各种材料展示了他们将想法转化成现实的重构能力和创意。
改进:此阶段,学生需要知道产品要达到何种质量,对质量进行评估,确定产品的优缺点,不断改进产品。通过测试,学生发现问题了——不倒翁不倒是因为上轻下重,为了让下面比较重,学生们在填充重物时,试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小米、盐、水,有的学生将蛋壳装上大米后,发现不倒翁重心不稳定,蛋壳摇动时,里面的大米也会随着蛋壳摇动而四处流动,重心会不断变化方向。他们开始想办法将大米固定住,有的用胶枪或胶水固定,有些同学想到了把生日蜡烛熔化,在冷却过程中,将大米固定在蛋壳上。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最后得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发布:因为疫情居家,学生在网上发布成果。作品的成功面世传达了对科学概念的正确理解,小设计师们内心满满的都是成就感。学生关于这一问题的认知进一步获得提升。他们将会开始一个新的循环,甚至继续开发2.0版本或创造新事物……
将设计思维融入课程体系
不只是“战疫不倒翁”,不只是在以探究为主的科学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在数学领域、语言领域、劳动领域、社会研究领域、艺术领域;不需要顶尖的“STEM实验室”,不需要创客工具包,也不需要3D打印机……“拆客空间”项目化学习,如同田野里那一簇簇蒲公英的种子,在中央路小学的课程体系中落地生根,自然生长。
儿童设计思维融入基础型学科课程,高品质学习发生了。数学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探寻神奇的0.618,首先溯源与明晰生活中的0.618,解析黄金分割在摄影中的运用;再分组开展项目化学习,利用阅读、比较、分析、测量等多种方法从书法、绘画、建筑、人体美学、音乐等领域对0.618进行深入探究,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多感官感知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最后运用黄金分割进行建筑搭建、插花、音乐创作、摄影构图、汉字结体、“为妈妈选择合适的高跟鞋”等的设计和制作,听取改进意见,优化自己的产品,让自己的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生活。融入儿童设计思维的课堂上,学生边做边学,不仅仅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更获得创造力以及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创新、都能推动世界积极转变的创新意识和信念。
儿童设计思维融入拓展型活动课程,全要素育人开启了。学校将“儿童设计思维”融入德育及综合实践活动,整体设计,贯穿全年的“萌学园之节”8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内核是“全要素育人”,跨越8类智能发展领域。如2019年“璀璨央小·汉字星光”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汉字研究和拆创科技相结合,利用身边常见物品,拆得汉字模型所需材料,在理解旧物构造原理的基础上,运用信息编程等技术,研制出各种会发光、会唱歌、会舞蹈、能互动的最有温度的“央小汉字符号”,在“拆客集市”展示并由全校师生推选最佳设计。再如,2020年在南京即将开始施行垃圾分类制度时,学校“萌学园之节·拆客星球”综合实践活动将主题定为“垃圾的奇妙之旅”。学生们研创出许多具有创意的新型垃圾桶,并受邀参加南京市星光嘉年华活动,分享学校“拆客空间”的设计理念与经验。
设计思维不仅以人为中心,还是一种全面的、以人为目的的、以人为根本的思维……这种方式可以整合到拓展型活动的所有层面,能让学生学会“共情”“理解”“服务”“改变”……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有个很会拆东西的美国男孩名叫凯恩·蒙罗伊,他喜欢游乐场,在只有胶带、捆包带、大量纸板箱的条件下,设计了属于自己的游戏。每周末,他都会带着自制门票站在街旁,邀请附近的行人参与游戏。一个偶然的机会,电影制片人纳凡·穆立克遇见凯恩,惊讶于他设计的游戏,就为凯恩组织了快闪活动,还制作了一部纪录片……短片如病毒般快速传播。凯恩还与穆立克共同创立了“想象基金会”,发起“全球纸版游戏挑战赛”。
如果拥有足够的创造力、足够的观众,也许,“拆客空间”里这些爱拆、会拆的孩子,明天也能成为凯恩,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游乐场”。
(作者:林虹 刘夕冉 徐姗姗,系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20日第4版 版名:课程周刊
上一篇: 手机:拿得起 放得下 管得住 用得好
下一篇: 特殊的寒假要有特殊的安排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