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几十亩,小的十几亩乃至几亩地……不同于农村的广阔天地,在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城市,面积普遍较小的学校该如何开辟劳动实践场地?没有场地怎么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作为省会城市,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巧做加法,实施“校园+边角”“学校+家庭”“区域+基地”等模式,打造立体校园、同心校园、开放校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为劳动实践教育“+”出了广阔空间。
校园+边角,打造立体校园
白菜、萝卜、香菜、茼蒿……走进长沙市高新区金桥小学,登上教学楼屋顶,只见各类蔬菜分块种植,绿油油地长满了一地。
“我们有屋顶农场7000平方米。”校长赵华说,作为一所城区学校,该校占地面积50亩,有1261名学生,学校充分利用空间,巧妙布局,把屋顶、墙角、墙壁、办公室等角角落落统统利用起来,开展耕作、手工、家政、非遗等各类劳动实践教育,打造了劳动实践教育的立体校园。
金桥小学是个缩影。目前,长沙市主城区近400所中小学,大的学校占地面积只有五六十亩,普遍的只有二三十亩,最小的只有两三亩,普遍面临劳动实践教育场地空间不足难题。
“城区寸土寸金,学校普遍场地不足。”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孙传贵说,面对这种情况,长沙市教育局引导各城区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现有空间资源,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场所。
他介绍,在平面空间上,引导学校整合校园绿化带和空闲场地资源,开发适宜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实现平面空间的充分利用。在垂直空间上,引导学校充分利用楼层空间资源,从楼底到楼顶分层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场所,科学安排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实现立体空间的充分利用。
现在,“上天入地”,把各种边角料、闲置资源利用起来,是长沙学校的普遍做法。芙蓉区朝阳小学,占地不到16亩。走进该校,只见走廊两边架子上,是各班级种植的花花草草;教学楼墙上,爬满的是藤类植物;食堂的前坪上,开辟的是小块小块菜畦……学校显得精美而又生机盎然。
“处处有阵地,人人爱劳动。”朝阳小学校长周敏说,孩子们现在不出校门,就可以从一粒种子开始,观察植物的生长全过程,给予了他们体验劳动的小天地。
学校+家庭,打造同心校园
“妈妈,我给您泡杯热茶吧!”这是长沙市民宋新丽下班回家时最常听见的一句开场白,谈起劳动教育,她很是感激:“从前我儿子可以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现在,小家伙常主动要求承担拖地、擦桌子等家务,还拍着小胸脯说:‘妈妈,这些事情我能搞定!’”
长沙市把学生家庭作为重要的劳动教育基地,全力打造“同心校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编写家政校本教材,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以家务劳动作业为抓手,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和其他生活技能。同时,学校还设计了劳动成果评价指标,纳入劳动综合素养评价体系,让孩子们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学生不能只在试卷中、纸面上获得所谓的成长,劳动教育也不能只在课堂中发生。”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缪雅琴说,家庭劳动既是校园劳动的基础,又是校园劳动的延伸。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必须抓住衣食住行的细节处,重视日常生活的点滴处,以家务劳动为抓手,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进行劳动。
家长和学校的通力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劳动教育的深度开展。“白天,这是一所孩子们的学校;晚上,这就是一所家长和周边居民的学校。”金桥小学校长赵华利用放学后的时间,以学校为场地,广邀家长和周边居民参加“家校夜话”,“夜话”内容涵盖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劳动课程设置及学生劳动收获等多方面。
长沙还充分借助家长资源,让他们参与到学校基地的建设、课程的开发、教学的开展等工作中来,形成良好的互动。
大同瑞致小学与湖南农业大学相邻而居,校长孙晗说,学校在打造“自然教育”特色中,充分依托农大资源,有的家长种植经验丰富,定期到校进行技术指导;有的家长是农大的葡萄种植专家,主动提供优质葡萄苗……因此,大同瑞致小学四季常绿、花团锦簇。据不完全统计,校内现有果树10余种,鲜花30余种,各类植物100余种。
区域+基地,打造开放校园
走进岳麓区莲花镇,一所占地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学校”矗立在记者眼前。但这所“学校”有点儿不一样,教室叫陶艺室、化学实验室、模型制作室、工艺美术室……这就是长沙市综合实践基地。
“每个县市区,基本上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集中的劳动实践基地。”长沙市教育保障服务中心主任陈珍坤介绍,长沙各县市区以“区域+基地”模式,通过集中建设基地或者利用公共场馆作为区域性劳动实践基地,共建基地,场地更充分,师资更充足,效果更好。
拿长沙市综合实践基地来说,该基地由岳麓区和长沙市教育局共建,始建于2002年,是全国149家综合实践基地之一,每年由财政投入1200万元。基地主任杨伟告诉记者,去年接待了岳麓区和长沙市直中学13000多名学生,以学校为单位,每所学校安排一个年级,来到这里学习一周。
在劳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长沙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场农场、科研院校和社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结合公益性社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为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搭建活动平台。
隆平水稻博物馆与芙蓉区教育素质基地联系,保证了每年全区五年级的学生近万人来博物馆进行研学及劳动实践活动。
“高新区有4万余家企业,很多企业都与学校结成了联盟。”长沙市高新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晓军表示,区内丰富的企业资源,就是天然的实践基地。同时,这些科研型企业,还能为劳动教育添上“科技”的色彩,化解家长的顾虑。
《中国教育报》2021年05月24日第3版 版名:基层新闻
作者:本报记者 阳锡叶 特约通讯员 张晓雅 周恋 黄军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