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应该是灵动的、有内涵的。好课不一定完美,好课自然而然,让学生动脑也动情,让学生回味并期待。
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
以交流、分享丰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在课堂上的集体生活,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情感互动,主要体现在彼此进行思想交流和成果分享,这具有高度的感受性和启发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言和认真听取他人的见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相互渗透、感化,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且能让学生的观点碰撞交锋,从而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形成互相学习和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因此,好的课堂上,学生不只是接受,不只是被动地应答,还应该主动提问、探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以探究活动充实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才能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生活经验。正如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言:“知识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时,教师只需对学生提供必备条件和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点到为止即可。探究活动不能仅限于学生间的语言交流,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去学着做,这样学生在动手中就会有遐想与深思,就会有创造和奇迹。总之,要放手让学生动手探索,让他们在探究中感知、体悟与一定知识体系相联系的大千世界。
以学科整合拓展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在每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牵连到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而大多数教师一般不会顾及学生的好奇心,常常一带而过或者避而不谈,这样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适时根据主题需要将不同学科相互关联的知识进行整合,这种“左顾右盼”式的教学,能够撩拨起学生自发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动机,非常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社会事件升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与社会学习应是紧密相关的,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所以,课堂教学应适时以当时典型的社会生活事件来补充,这样会升华课堂教学。社会事件有着强烈的冲击力和鲜明的精神价值,是真实的教学素材。将社会典型事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对事件的剖析中辨是非、明真理,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将来社会生活的适应性。
好课风格各异,但有些学校和教师对好课的追求却让人难以认同:为上一堂好课大动干戈,准备好几天甚至一两个月;为了录播留痕,教室“美容”、教师精心打扮、学生也要选长得漂亮的;为上一堂公开课、示范课反复彩排,学生问答等都预先安排……
好课不一定完美,好课需要设计但不需要作秀。好课是上给学生的,是让学生鼓掌的课。好课要面向全体,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让学生在课堂上挥洒个性、发挥想象、孕育激情、无压力、无拘束、有快乐、有获得。
教无定法,好课的追求无止境。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好课就是随“生”所欲,顺“师”自然。
(作者:李忠华 作者单位:湖北省潜江市总口管理区小学)
《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09日第7版 版名:课程周刊
上一篇: 把孩子培养成家庭生活“三好生”
下一篇: 警惕“标配论”背后的消费主义
相关资讯